自湖北省妇联印发《湖北省妇联关于加强妇女小组建设的实施方案》以来,应城市妇联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妇联组织向妇女群众生产生活最小单元延伸,涌现出各具特色、贴近需求、成效显著的妇女小组。
为充分发挥优秀女性在行业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应城市妇联聚焦参加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孝感三八红旗手、应城膏塑非遗传承人钟志平老师在膏塑非遗传承和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以钟志平为组长,组团成立“膏手塑梦”妇女小组。小组的建立加强了应城市膏塑工艺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力量,以膏塑手工工艺助力应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组建小组,壮大非遗文化传承力量
为缓解应城市膏塑工艺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力量不足,扩大传承人队伍,应城市新河社区以应城膏塑非遗传承人钟志平为组长,儿媳陈思梦为副组长,吸纳社区内妇女群众共11人,成立“膏手塑梦”妇女小组。通过钟志平老师自身的引领作用,吸引越来越多的妇女来学习膏塑制作手艺,帮助她们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同时随着传承群体的不断扩大也进一步加强了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力量,最终实现双向助力,为膏塑非遗文化的发展加持源源不断的力量。
送教下乡,促进非遗文化扎根发芽
自小组成立以来,应城市妇联通过购买服务,推动“膏手塑梦”妇女小组开展膏塑非遗文化公益课堂进乡村活动。在市妇联的指导下,今年以来“膏手塑梦”妇女小组将膏塑非遗文化公益课送至11个村(社区),共开展活动12场次,累计覆盖青少年384人次。成员们用“教学+实践”的方式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了解、参与学习膏塑非遗文化,让膏塑非遗文化在青少年学生中扎根发芽,生生不息,有力推动膏塑非遗文化传承在少年。
转型升级,实现非遗文化创新发展
传统膏塑非遗手工工艺产品类型单一、款式较少,限制了膏塑非遗文化的发展。为了让传统工艺与时代同步,焕发新机,“膏手塑梦”妇女小组以“非遗+”新路径,促进非遗保护发展利用向生产型、效益型转变。小组打造“志平膏塑非遗手工体验工坊”品牌,建立非遗手作学堂、亲子DIY体验中心等空间,让客人可观、可玩、可学,同时应城市妇联联合妇女小组定期举办亲子非遗课堂体验活动,提高群众知晓度、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妇女小组积极结合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创新设计,打造出更受现代年轻人喜爱的工艺产品及膏塑DIY手工材料包,利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做宣传,让更多人在线上接触到产品,足不出户就能体会制作膏塑手工工艺品的乐趣,推动膏塑非遗文化走进百姓家。
自“膏手塑梦”妇女小组成立以来,加大了应城市膏塑工艺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力量。市妇联联合妇女小组组织开展膏塑非遗文化公益课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扩大膏塑非遗的影响力和妇女小组的扎根力,增强了辖区群众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妇女小组创新发展模式,将膏塑传统工艺引入现代生活,让非遗焕发出新活力,绽放出更加迷人的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