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湖北省妇联十三届四次执委(扩大)会议在武汉召开。会上发布了2024年度湖北省妇女工作十大特色品牌及创新典型案例,即日起,湖北e家庭将陆续推出“2024年度湖北省妇女工作十大特色品牌”系列展播,对十大特色品牌主要做法、成效、经验启示进行宣传,供各地学习借鉴。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十堰市妇联品牌项目。
↓ ↓ ↓
十堰市妇联:
“堰姐到家” 4+N 一站式家庭服务
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家政服务既可满足家庭育儿养老等现实需求,又能为妇女提供就业创业机会,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实事。妇联要配合有关部门把这项互利共赢的工作做实做好。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国妇联和省妇联把促进巾帼家政提质扩容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推动“就业一个人,幸福两个家”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十堰市拥有家政服务企业380余家,从业者7万余人。十堰市妇联以服务大局、服务民生、服务妇女、服务家庭为着力点,着力整合社会资源,培育巾帼家政服务组织,把家政服务、就业培训及宣传普及生活技巧相融合,把巾帼家政发展作为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切入口,着力打造“堰姐到家” 4+N 一站式家庭服务品牌,即:家政服务、家政培训、家政就业、公益活动四大类加N个拓展项目。通过探索巾帼家政职业化发展、家政服务标准化实践、家政服务诚信化建设,形成了以满足家庭需求、促进就业创业为目标的家庭服务工作格局。
主要做法及成效
依托社区阵地,整合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家长学校等各种阵地,打破各种服务点过于零散的弊端,以家政服务社区试点为载体,推行“4+N”一站式家庭服务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完善“堰姐到家”线上线下家政服务体系,依托各地的家政机构,通过自建和联建的方式成立“堰姐到家”一站式社区服务点。通过市妇女网、微信公众号、“红雁之声”电台等栏目宣传优秀家政企业、家政员,展示十堰家政人的良好职业形象和专业素养,提高家政行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一)设立线上线下服务网点。以连锁形式在社区设立服务网点,积极参与建设“邻里中心”,共享社区服务场地,可集中社区、物业等资源确定试点单位。2024年4月,联合发改委、人社、商务局等部门开展“巾帼家政进社区”启动仪式,链接社区和生活馆等建立家门口家政服务试点。积极对接移动公司建立线上网络平台家政服务体系,整合全市家政资源进行宣传、订单式服务等,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
(二)开展家政从业者技能培训。十堰市妇联连续举办五届家政服务技能大赛,先后有10多名家政员和优秀家政企业在全国、湖北省家政大赛取得优异成绩,1000多名优秀家政员通过竞赛和培训获得相应的职业证书,5000多名妇女在家政服务业就业增收。联合人社部门和家政企业定期开展“堰姐到家”就业培训2375人次,为通过培训及考核的家政人员发放合格证书,将持有培训合格证书和健康证书的妇女纳入“堰姐到家”巾帼家政服务人员库,为后期提供就业资讯。联合人社部门开展的“春风行动”暨大学生留(回)堰返乡人员现场招聘会上开设妇女就业招聘专区,其中提供家政就业岗位1500多个,现场签约就业意向200多人,助力1296名妇女就业。
(三)搭建家政服务供需平台。以本社区家政从业人员服务本社区住户为主要方式,根据社区家庭实际需求,提供家庭保洁、育婴、月嫂、老年人护理等家庭服务,倡导双向选择的方式,努力实现就业安置的安全便利高效。自开展“‘堰姐到家’巾帼家政进社区”活动以来,始终围绕“三个一”即:每周进小区宣传一次,每月进社区宣讲一次,每季度汇报总结一次。通过进大型商超进行宣传,进社区开展宣讲活动,让老百姓不出家门就能切实享受服务送到手、健康送到家。
(四)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定期在社区开展“堰姐送公益”活动,支持发展残疾人、失能老人居家服务。重点面向社区6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提供上门家政服务,解决特殊人群服务供给缺乏问题。今年重阳节,为困难、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服务,了解他们的需求,解决了特殊群体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了关爱上门,温暖进家,提高了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同时,结合社区需求设立“微公益”项目,将洗涤、家庭日用品修理、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等内容纳入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范围。
经验启示
妇联组织要紧密结合本地资源优势,立足实际,突出特色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一是搭建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实现社区“内循环+外循环”,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家庭服务。二是开展技能培训,帮助女性掌握家政服务专业技能,提升就业能力。三是品牌示范带动,通过巾帼家政服务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形成特色亮点,打造工作品牌,不断强化品牌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创新服务模式,利用数字化手段完善家政供需服务网络,促进与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对接,实现对企业资质审查和实名认证,确保巾帼家政服务便捷安全可信。